2025-09-01 03:03来源:本站
野生动物的标记提供了在全球变化的生态系统中了解它们的运动、生理和行为的重要见解。然而,捕获、处理和标记所引起的压力会影响动物的运动和活动,从而也会影响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。因此,由Jonas Stiegler和Niels Blaum领导的波茨坦研究人员与全球100多名其他科学家合作,分析了来自42个物种的1585个个体的数据,这些个体安装了GPS项圈。
这项研究发表在《自然通讯》杂志上。
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斯蒂格勒解释说:“在释放后的20天里,我们分析了这些动物的活跃程度,以及它们行走的距离,以了解这些动物偏离正常行为的程度,以及它们从干扰中恢复需要多长时间。”
在被研究的42个物种中,有30个在释放后的最初几天内显著改变了它们的行为,尽管物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。例如,捕食者在释放后的平均覆盖距离较短,而大多数食草动物的覆盖距离比正常情况下更长。驼鹿(比长期平均值增加63%)和野地(增加52%)的迁移距离增加最多,而豹(减少65%)和狼(减少44%)的迁移距离减少最多。
总的来说,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在头几天的活动较少,而食草动物的活动率既有增加的,也有减少的。然而,数据还显示,动物的“恢复”速度不同:所有物种基本上都在4到7天内恢复正常行为。
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在五到六天内恢复到正常的活动和运动水平。食草动物更快地表现出正常的活动范围(4到5天),但只有在后期(6到8天)才恢复到正常的活动程度。此外,体型较大的动物比体型较小的动物恢复得更快。
“然而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那些栖息地受人类影响更大的动物是第一个恢复正常行为的,”斯蒂格勒说。“我们的评估清楚地表明,为了获得有意义的结果,并真正能够研究它们的自然行为,追踪野生动物的时间应该超过一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