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COVID-19大流行期间水果、蔬菜和含糖饮料消费量显著增加-研究

2025-08-09 16:51来源:本站

  In this study, researchers also found that peopl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cook at home, as well as order take-out during the pandemic. ?Getty Images

  人们食用水果和蔬菜的频率显著增加,新数据显示,在香港COVID-19大流行期间,含糖饮料摄入量激增。

  研究人员于2020年5月至6月对居住在香港的中国成年人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调查,目的是了解大流行前和期间的饮食习惯变化。

  之所以选择这段时间,是因为香港正在实施社交距离措施,其中包括对餐馆的限制,要求餐饮企业停止在场所出售食品或饮料,并指示夜总会和酒吧关闭。员工也被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家工作。

  虽然香港没有实行全面封锁,但这些社交距离措施仍然扰乱了饮食和生活方式行为。

  在这项研究中,研究人员还发现,在疫情期间,人们明显更有可能在家做饭,以及叫外卖。

  研究人员通过电话招募了724名居住在香港的参与者,并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。

  问卷收集了个人的社会人口统计信息、健康信息、COVID-19大流行之前和期间的饮食习惯以及体育活动水平。

  对于饮食习惯,它是通过饮食行为(如外出就餐、外卖、在家做饭)和饮食模式(如饮用含糖饮料、快餐、水果、蔬菜)来衡量的。

  研究人员询问参与者,在大流行期间他们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,并要求量化此类行动的频率。

  例如,被问及的一些问题是,在大流行之前和大流行期间,每周外出就餐的人数是多少。

  由于采取了社交距离措施,COVID-19大流行期间外出就餐的频率显著降低(p < 0.001)。

  在大流行期间,在家做饭和点外卖的平均每周频率显著增加(p < 0.001)。

  在食物组方面,研究发现含糖饮料的消费量显著增加(p=0.037),而快餐消费的频率没有显著变化。

  在一项意外发现中,研究人员发现,在COVID-19大流行期间,食用水果(p < 0.001)和蔬菜(p=0.008)的频率显著增加。

  此前在其他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,大流行期间的饮食模式往往不健康,但在这项研究中,人们摄入的水果和蔬菜更多。

  研究人员说:“考虑到在家工作的建议和对餐馆的限制,再加上外出就餐时被感染的焦虑,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家做饭,这使得他们在饮食中包含更多的水果和蔬菜。”

  之前的研究调查了流感对情绪压力和饮食变化的影响,比如诱导饮酒和高糖高能量食物的消费。

  “此外,出于对可能出现的食物短缺的担忧和尽量减少不必要旅行的想法,人们倾向于购买货架寿命较长的食品,这些食品通常含有高盐和高脂肪,同时减少购买水果和蔬菜等新鲜农产品,”研究人员在《国际运动营养学会杂志》上写道。

  “我们的研究显示,社交距离措施可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待在家里、吃得更健康的机会。”

  香港政府统计处(Hong Kong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)每月都会公布本地食品店和超市零售额的数据。

  2020年5月,新鲜水果和蔬菜零售额为3亿港元(3800万美元),2020年6月为3.12亿港元(4000万美元)。

  据2021年3月的临时数据显示,零售额已降至2.78亿港元(约合3500万美元)。发言人在公布3月份临时统计数字的官方声明中指出,虽然自2月中旬开始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后,本地消费信心有所改善,由于入境旅游依然低迷,零售业的近期前景仍然充满挑战。

  他说:“要实现零售业更强劲的复苏和更广泛的经济复苏,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,控制疫情,并积极参与COVID-19疫苗接种计划。”

  研究人员承认了一些局限性,包括在问卷设计中缺乏考虑心理健康的因素。

  “它们可能会混淆行为健康结果和施加的限制之间的关系。例如,大流行和金融危机期间失去工作的压力可能会影响食品消费行为。”

  目前的研究只针对成年人,研究人员认为关闭学校等社交距离措施会对儿童产生更大的影响。

纳趣吧声明: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