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22 22:39来源:本站
介绍:
授信是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。 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银行授信起到了“标杆”作用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商行授信释放了哪些信号? 请关注中国合作时报记者带来的分析解读。
作者丨中国合作时报首席记者 胡宏凯
3月5日上午9时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。 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。 《中国合作时报》记者读完全文后,从农村商业银行授信角度提炼出四个主要努力方向,以期为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提供参考,从而不仅要“抬头看路”,还要“抬头看路”。
方向一:挑战利差收窄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推动社会融资综合成本企稳下降”。
趋势分析:2024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 为巩固和提升经济积极复苏势头,“促进社会融资综合成本稳定下降”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。 正义。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,除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外,还需要降低收费、提供利润。 这些影响因素将传导至农村中小银行,导致净息差进一步收窄。 挑战利差收窄是农商行无法回避的障碍。
纵观近三年,农商行净息差不断下降,从2021年的2.26%下降到2022年的2.07%、2023年的1.88%。1.8%被普遍认为是银行保持合理利润的要求。 净息差参考线。
值得注意的是,报告中的“稳中有降”四个字,意味着2024年农商行净息差虽然会收窄,但下降的程度很小。
策略方法:净息差收窄是大势所趋。 农商行要直面挑战,智慧经营。 首先,吸引客户,核心是增户扩覆盖,在农村推进整村信贷,在城市开展网格化营销。 有了客户,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。 其次,调整负债端和资产端结构,实现负债端“减法”、资产端“加法”。 第三,打通盈利能力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,包括发展金融市场业务和中间业务。
方向二:支持新生产力发展
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“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生产力”。
趋势分析:3月5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第二次会议审议时强调,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发展新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特别是用颠覆性、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的质量生产力,需要为高水平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。高质量发展。 经济决定金融,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投资必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,践行金融的政治性、民本性。
策略方法: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,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,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,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”。 “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。 精特新开发。 “农商行支持新生产力发展,特别是支持制造业发展。
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、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本。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,支持制造业必须朝着“增量、扩张、提质、降本”的方向努力。
加强战略引领,战略性地将制造业贷款作为业务经营的重要方向,制定单独的信贷计划; 信贷政策倾斜,推动信贷资金投向科技创新、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,加大对绿色经济、低碳经济的投资。 加大产业投资力度; 创新金融产品,为各类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专项信贷产品,为拥有专利权、商标权、软件著作权的科技企业提供质押担保,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力度。
特别强调,面对工业园区“空笼换鸟”,即传统落后企业转移和先进制造业引进,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园区优势。一级法人决策链条短、反应快,提升服务水平。 走在前列,率先做好前期对接和后续金融服务。
方向三:发展县域金融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培育发展县域经济,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,使县域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”。
趋势分析:2023年,我国将进一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,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,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6.2%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“我国城镇化仍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,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,促进多种要素双向流动,形成城镇化新格局”。农村一体化发展。” 我国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。 全国平均水平为75%,未来还有至少十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。 2023年7月,商务部等九部门印发《县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,充分发挥农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,进一步提高实效推进县域商贸体系建设,促进城乡发展。 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。
战略方针:“城镇化发展仍将发挥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,因为中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,城镇化将有效促进投资增长和消费。”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连平在2023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香港峰会上表示。
随着我国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,数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、就学等方式转移到城镇,融入当地,成为新公民。
县城既是银行客户市场的“蓝海”,也是众多银行竞争的“红海”。 当前是金融机构争夺优质客户资源的关键时期。
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都是县级法人机构。 他们扎根当地,服务范围广泛,熟悉人、地、情,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。 他们在服务新公民、发展消费金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
农村商业银行做好县域金融工作时,重点应放在县域新公民上,信贷投放重点应放在新公民创业、就业、住房、教育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上。 、医疗、养老等。 其中,社保卡业务是拉拢新公民的“法宝”。 农商行必须牢牢把握,不能掉以轻心。
方向四:深挖现有客户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加强总量结构双调整,盘活存量,提高效益”。 “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,避免资金闲置。”
趋势分析:为让银行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,中国人民银行于2023年3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,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万亿元; 2024年2月5日,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,一次性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。
3月6日,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新闻发布会。 会上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,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。 目前我国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%,后续降准仍有空间。 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、均衡释放。
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,在拥有更多信贷资源的同时,更要利用好信贷资源。 如何将有限而宝贵的信贷资源“用在刀刃上”,值得农商行人士深思。
策略与方法:随着大银行对农商行客户的不断下沉和“掐点”、“挖根”,农商行与县域其他银行的竞争更多的是存量客户之争。 与保留现有客户相比,开发新客户在人力、物力、精力方面的投入要高得多。
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,要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 因此,农商行在不放弃拓展新客户的同时,需要采取更多的策略和方法来留住、盘活、挖掘存量客户。
在与其他银行争夺存量客户时,由于其他银行以低利率甚至超低利率挖取农商行客户,农商行面临“保卫市场”与“保卫效率”的两难困境。
如果利润损失了,还可以再赚回来; 失去了客户,就失去了基础。 如何留住现有客户? 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既要核算经常账户,又要核算长期账户; 他们必须计算客户的利润贡献和客户的综合贡献。 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商行决策链条短、反应机制灵活的优势和精细化差异化服务优势。 与其他银行竞争时,不比价格,不比服务,以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”的服务理念,赢得客户,赢得市场。
关于作者
↑↑↑点击上图获取
《2023年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》完整版
数百万读者正在观看
独家丨中小村镇银行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?
全国人大代表、新疆自治区农信社党委书记郑玉峰:建议支持地方银行发展跨境金融服务,助力自贸试验区发展
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谢文辉:完善“四个层次”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
来源/中国合作时报·农村金融
制片人/剪辑蔡亮/制片人胡宏凯/韩思佳